新闻中心
“董博士”:我在中山“追光逐电”
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试验室里,一台3米高的机器正在“嘶吼”。董所涛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敲击键盘,一串串洪亮的声响回响。
上一年7月,董所涛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下称“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博士结业,留院作业。现在,他既是教师、科研人员,也是企业管理者。
从2021年9月第一批招生至今,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已成功培育硕、博结业生115名。不少“董博士”挑选留在中山,为建造“湾区光谷”按下加快键。
走进留创园孵化楼C区,沿着走廊拐个弯,董所涛在精细光学薄膜试验室门口停下脚步。落地玻璃的另一侧,一台真空镀膜机振荡不息。
小到手机元件,大到航天器材,光学镀膜正成为许多设备出产的必需工艺。为满意不同器材对光反射、透过的差异要求,光学薄膜厚度监控的关键技能打破,刻不容缓。
“保证监控精度的一同,还要提高体系的安稳性,这是产品化、规模化使用一定要处理的问题。”董所涛说。攻读博士期间,他在试验室条件下完成了高精度监控的技能立异;留院作业后,他的使命是把这种关键技能转化成工业用得上的设备。
2018年,董所涛从英国硕士结业,考入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专业攻读博士。2021年3月,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正式落户中山火炬高新区。“要让博士课题与业界建立联络,中山是首选。”雄厚的光电工业根底引起了他的留意,业内助都知道,这儿有一批光电光学龙头企业。
在中山3年,董所涛不断获得打破。他所研制的光学薄膜厚度监控体系顺畅投入商场。装置这套体系的镀膜机可以对光学薄膜厚度进行安稳监测和操控,“把精度操控在半个纳米,完成了国内抢先”。
现在,董所涛又盯上了不同的波段。“小于400纳米、大于2500纳米波段的光学薄膜厚度监控范畴仍有空白,在算法上急需优化。”环绕这个方向,他方案持续深耕下去。
科研立异迸射的火花,怎么铸造出商场需要的工艺产品?2023年4月,广东长理精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这是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上一年新增孵化7家科技型企业中的一家。建院3年,研究院9个科研团队孵化企业总数已达15家。
董所涛成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兼研制总监,总经理则由试验室副主任王奔担任。来到中山前,王奔曾在上海一家高性能光学制造公司上任。但就像集合在这儿的其他同伴相同,他信任,中山是展开技能效果转化与使用的一片膏壤。
“从广东首家光学加工厂,到一大批头部上市企业,咱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潜在协作客户。”王奔说。
董所涛的光学薄膜厚度监控体系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国内镀膜机厂商的喜爱。“有了咱们的技能加持,厂家出产的镀膜机价格可以在原有根底上再提高三分之一,收益大幅度提高。”董所涛说。
建立3年来,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连续打破多项效果工业化瓶颈。依托孵化企业,这些高新技能正从试验室“飞入”工业一线。
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的试验室,总是一派热烈。下午2时,董所涛和4名硕士生一同围坐评论,这是一场小型研讨会。评论个人项目进展、帮忙前沿技能试验、参加孵化企业产品研制测验……试验室,成了学生的“梦工场”。
“这是试验室也是教育车间,学生在这能把产学研都吃透。”董所涛说。从技能研制到转化使用,不同环节碰撞出的火花,让学生沉溺式体会何为产学研联合培育。
“你的项目进展怎么样了,企业导师提了哪些主张?”研讨会上,董所涛问询。最近,他的学生由于项目样件的结构制造遇到困难,向实习单位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导师寻求协助。一位结构工程师精准地供给了出产制造思路——他在这一范畴现已积累了30多年的作业经验。
为了增进学生对工业前沿和使用的了解,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与32家企业及科研机构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育协议,聘请了92名企(事)业导师。“在企业导师带领下处理商场难题,人才培育才干更接地气。”董所涛说。
“产学研结合是长春理工大学骨子里刻下的基因。”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科研副院长王世峰表明,凭借中山市和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资源,以工程建造项目为依托,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正在实践实训中培育立异使用型人才。依照方案,本年9月,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新校区行将完工,这也是中山市首个高精尖范畴硕博联合教育培育基地。
董所涛对此充溢等待。“我的生长便是产教交融联合培育的例子。”看着身边渐渐的变多同学决议扎根中山,他愈加信任本身的挑选和判别。
晚上10时,留创园里的灯光逐步平息,董所涛也急匆匆地赶回家。他的妻子刚怀孕不久。虽然中山为外来高科技人才在住宅、就医、子女等方面都供给了方针保证,他仍是方案尽快把户口落在这儿。“眼瞅着便是真实的中山人了,在这儿作业和日子就更安心了。”董所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