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苏州:普通玻璃加层纳米膜 颜色深浅指尖调
在苏州光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介绍公司核心产品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智能玻璃时,向记者描摹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坐在窗边,太阳很晒、很热,你要做的不是拉上窗帘,而是在App上调节窗户玻璃的颜色,不到1分钟时间,光和热被阻挡在外,你依然可以透过玻璃欣赏到窗外大自然美景。
“我们的产品在最暗的状态能把太阳光减弱到1%,普通的墨镜只能减弱到15%左右。”赵勇介绍,苏州光昛用纳米薄膜给普通玻璃“穿新衣”,凭借国内领先的新技术,用新材料赋能传统玻璃,打造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环保节能智能化产品,通过技术变革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节能降耗、健康环保是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的关键词。苏州光昛一直深根于新材料当中的双碳赛道。电致变色智能玻璃能使室内温度下降8-10℃,对比普通玻璃,帮助建筑物节约空调等能耗50%。同时,这种玻璃可智能调光防眩并维持最佳采光和视野,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办公室病”“楼宇病”。
“我们产品最大的优势是纳米涂层耐太阳辐射和高温,稳定性非常高,寿命在30年以上,完全匹配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赵勇曾在美国相关行业龙头从事生产研发工作,掌握了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材料膜系和量产工艺,他回国创业后,将产品研制升级,实现国产产品的低成本量产。据赵勇介绍,苏州光昛的产品在可见光透过率、太阳能总透射比、循环寿命等方面均优于国外主流产品和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量产成本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给普通玻璃“穿新衣”实现这些效果可没那么简单,要经过20多道工序,大致分为玻璃切割和镀膜前清洗、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后端激光处理和封装、激光修复和光学测试四大步骤,其中真空镀膜是整个生产流程中最关键的工艺步骤。“个人会使用半导体镀膜技术,用一条电致变色磁控溅射镀膜生产线层纳米薄膜,总厚度仅为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赵勇说,锂离子在小电压的驱动下往返于薄膜之间,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颜色和透过率等光学特性的动态变化。“我们用纳米薄膜给了普通玻璃一颗跳动的心脏。”
苏州光昛是国内首家实现电致变色智能玻璃量产的公司,第一期G5.5量产线米的变色玻璃。苏州光昛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占地近1万平方米,仅需20名员工操作,真空镀膜更是完全脱离人工的全自动流程。“玻璃就像上了一辆正在运行的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设备就会给它镀上膜。”赵勇说。目前,这条生产线只是赵勇心中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建设更高效能的G8.5量产线亿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在苏州光昛会议室的桌子上还摆放着两块“不起眼”的小玻璃。不同于应用在大楼上的“大家伙”,这两块玻璃描绘了公司未来的新图景。一块是眼镜镜片的模样,切换电极,几秒之内透明镜片变为“墨镜”,但这又不仅仅是眼镜这么简单,赵勇说,“这可以被应用在VR/AR领域,在看清屏幕和看清世界中自由切换,来实现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之间的转换。”
另一块玻璃则是防眩后视镜,可有很大成效避免夜间行车时的车灯反射影响视线。“未来我们会布局新能源汽车和3C领域,目前慢慢的开始产品的初步研发工作。”赵勇说。
太仓市科技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苏州光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借鉴美国硅谷产业团队量产经验,依托国内原生研发技术平台,开展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智能调光薄膜研究。产品属国家“十三五”“十四五”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战略地位较高。产品在欧美市场售价高达600美元每平方米,且供不应求。
公司获批21亩工业用地,用于厂房和产线万设备融资租赁支持,并先后获评太仓、苏州、江苏等人才计划项目。目前,公司独立自主设计建成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条成熟的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镀膜量产线,首批样品成功通过国家行业标准测试。
近年来,太仓市着力打造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以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更多高水平科学技术人才落户。围绕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开展T-MAX“科创太仓”大赛,去年招引科学技术人才项目1067个。完善“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等评审机制,67个项目获评2023年姑苏领军人才计划,位居苏州第三位。下阶段,太仓市将持续聚焦“产才融合”的工作导向,精准引才,打造“纷至沓来”最强磁场;夯基育才,涵育“蓄力腾飞”最佳沃土;多元留才,营造“近悦远来”最优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