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logo

新闻中心

城市新区企业进入“开工模式” 投产建设热潮涌动

2025.04.01 作者: 新闻中心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城市新区内多家企业已迅速进入“开工模式”,全面启动新一年的项目建设。从智能制造基地到科学技术创新园区,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干劲十足,展现出新区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势头。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市新区正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奋力谱写新一年的建设篇章。

  2月3日上午9点,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团队早早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以饱满的热情和状态投入到工作中。随着假期结束,中心其他部门的员工也准时到岗就位,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征程。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表示,“新的一年将继续推动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技术迈向新高度,期待在2025年继续书写辉煌篇章,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成都智慧’与‘成都力量’。”

  该中心于2024年6月发布首个基于视觉扩散架构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式模型,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此后,创新中心陆续首发机器人多模态模型及双臂协作系统、基于扩散架构的高速执行模型等阶段性成果30余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2024年10月28日,创新中心重磅首发全球唯三、全国唯一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整机“贡嘎一号”,成功实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2024年12月27日发布的高1米7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贡嘎二号鸿鹄”、贡嘎一号轮臂式人形机器人迭代版等机器人产品。

  中心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农业机器人,推广应用于绿色有机农田;推出面向消费领域的文旅机器人“镗钯”,应用于自主安全巡逻、文旅景区智能导览等场景。

  另一边,成都兴南(真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内已经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在厂房的生产线上,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设备,对原材料来加工、组装和检测,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品质衡量准则。生产线上的所有的环节紧密衔接,工人之间的配合也十分默契,整个生产的全部过程流畅而高效。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也在厂房内忙碌着,他们正对新产品做最后的调试和优化,技术人员时而聚在一起讨论技术难题,时而低头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据了解,成都兴南(真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研制、生产光学镀机、溅射镀膜机、真空炉、真空设备等专用设备及电气控制管理系统、配套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其产品在国内真空行业尤其是镀膜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天府新谷园区,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采科技”)的科研人员正在为新项目全力研发。“春节前我们就迎来了‘开门红’,成功签约4个新项目,目前全体员工正全力以赴。”天采科技总经理汪兰海介绍,春节前,公司实现了60万吨/年分子筛乙醇脱水项目顺利开车,该项目也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分子筛乙醇脱水项目。

  今年,天采科技的重点创新研发方向将在电子尾气的分离提纯领域,与国内知名半导体设备企业联合开展的中试装置预计在第一季度开车调试。同时,为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的减排政策,天采科技将继续加强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研发技术,推动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专门干气体制备、分离、净化与提纯研发技术及工程转化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采科技在20年的发展历史中,已为全球1000多位用户更好的提供技术服务及装备,其中包含300余项制氢工程和300余项气体分离、净化及提纯工程。

  对于新一年的发展,汪兰海信心满满:“我们将会加大科研投入,围绕氢能源和生物质能源两大新兴市场进行深入跟踪与开发。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协作,力求在全世界内树立天采科技的品牌影响力。”

  近三年来,天采科技海外市场业务量连续增长,业务占比不断的提高。今年,天采科技将把海外市场开发作为业务增长的核心战略点,计划通过加大海外展会投入、优化出口技术等手段,逐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批产品将发往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2月5日,记者刚走进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仓储区,运营总监周波兴奋地对记者说。

  虽然只是复工的第一天,但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线车间里,近百名工人正在组装线和产品装配区紧张地忙碌着,生产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了解,该批出口的智能电池系统(IBS),共计1500余套,是匹配机场地面服务设备使用的定制化电池系统。“预计2025年将实现产量4000套。”周波说。

  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璐介绍,2025年1月以来,公司陆续接到了多个订单,为了扩大产能,公司在原先的厂房旁边租用了新的厂房,启动建设新的生产线。“新的生产线将生产包括船舶动力电池、调频储能电池等在内的多个新产品,预计3月份投用,5月份实现达产。”

  据了解,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早在2019年就研发并生产出智能电池系统(IBS),并在2020年开始推广使用。目前该套智能电池系统被应用在世界各机场的客梯车、飞机牵引车、货物牵引车等地面服务设备。

  张璐介绍,一些机场地面服务设备车辆的安全电池系统,充电桩、锂电池防抑火系统,高效三电系统也是“凯迈”造。“目前,全球60%的首都机场都在使用凯迈的产品。”

  在张璐看来,公司的产品能够跻身海外市场,关键在研发创新上,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5%左右,累计获得100多项专利。尤其是在电芯集成这一核心技术上的开发应用,让凯迈成为针对用户端量身定做新能源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如今,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品除了应用于机场地面服务设备,还拓展到了电动公交车、物流车、叉车等领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菲菲 白洋 吴怡霏 供图 成都高新区 成都东部新区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戴艾岑